被艺术改变的贫穷山村——河南省洛宁县艺术扶贫模式调查
2018-04-26 16:53:47 来源:

被艺术改变的贫穷山村——河南省洛宁县艺术扶贫模式调查

罗岭乡前河村花树凹村民小组,被改造为远近闻名的“洛阳三彩陶艺村”,这是村内一处陶缸装置艺术作品(资料照片)。新华社记者 顾立林 摄

新华社郑州4月25日电 题:被艺术改变的贫穷山村——河南省洛宁县艺术扶贫模式调查

新华社记者顾立林、桂娟

沿村的山谷边,9999只用于汲水、储物的大陶缸,经巧妙排列组合,勾勒出少女身姿,匠心独具的大型陶艺装置以及俯拾皆是的“缸文化”,正使河南省洛宁县罗岭乡一个缺水少电、行路艰难的贫困山村华美转身,成为“乡村艺术公园”。

从“陶缸”开始的乡村艺术

这个国家级贫困县贫困山村的艺术脱贫之路,是由洛阳三彩艺术家郭爱和从世界各地收集的万只陶缸开启的,前河村也有了“艺名”--洛阳三彩陶艺村。

在这里,缸是花盆、是护杆,是沿路的垃圾桶,也是指路牌、警示牌。缸,还是“陶宝创意店”里的展台,会议室里的几案。山谷间绵延的步道,也是由大陶缸摆放、切割、填充而铺成,名曰缸圈路。

“缸是彩陶文化的鼻祖。诞生了仰韶文化的这片土地上,5000年窑火不熄,见证中华文明和陶瓷文化的发展。”陶艺村创建人郭爱和说,“选择用陶缸来装点山村,是为了表达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敬仰,以吸引更多的人关注贫困山村。”

作为文化部优秀专家、陶瓷艺术大师,郭爱和30多年来潜心钻研,继承和创新了洛阳三彩釉画烧制技艺。近年来他梦想在更大的空间弘扬中国陶瓷艺术,筹划打造“陶艺村”,让“洛阳三彩”艺术融入大自然。

经过两年多打造,规划区域达3000亩的陶艺村美景初现:老民房与新打的夯土墙组成了“洛阳三彩”创意展示中心,三彩釉画拼成的《八方门神》流光溢彩,上千只陶碗紧密排列而成了壁画《宙》,神秘图案“河图洛书”隐于三彩环艺《河洛》之中。

窑洞居艺术酒店正在改造建设,中国三彩艺术博物馆、陶瓷大师创作营、古窑博物馆、豫西民居艺术馆也正在设计当中。

艺术扶贫牛刀初试

两年多前,只有11户人家的前河村花树凹村民小组,缺水少电没有路,庄稼只能望天收。

“从乡里扯过来的电路只有70伏,晃动的灯泡光亮微弱,下雨天是水泥路,晴天是扬灰路。我来的时候特别干旱,农民种的庄稼全部死掉。”郭爱和回忆着。

但花树凹山坳沉睡已久的自然之美让郭爱和眼前一亮:森林覆盖率达85%以上,自然地貌及地面植被丰富多变,四季常青的柏树映衬着次第开放的花草树木。

其人文之美也让郭爱和心动:位于仰韶文化核心地带,也是“河出图洛出书”之地,可谓华夏文明的原点;它还位于古代丝绸之路官道之上,周边寺院众多,多元文化元素汇聚于此。

郭爱和不禁感慨,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啊!如果“陶艺村”项目能在此落地,就可以通过艺术扶贫的模式,带动贫困山区脱贫。

“一开始我们是很纠结的。”洛宁县县长周东柯坦言,“罗岭乡地处偏远,扶贫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,地方政府倾向于引进企业家,但郭爱和的文化理念吸引了我们。”

经双方协商,当地政府投资700多万元,通电修路、建水坝,搬迁安置农户,为陶艺村建设提供条件。

2015年9月,郭爱和与农户签订合同,流转土地500多亩,一次付清3年流转费,愿意种植的农户每亩补贴50元,优先聘用20多名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就业。

以大山做画布、以陶瓷为画笔,郭爱和改变贫困山村面貌的艺术创作之旅由此开始。

即将被拆除的烟房、破落的窑洞,甚至山谷边的残垣断壁和麦秸垛,都是郭爱和眼中最原始、最淳朴的“宝贝”,稍加修饰,便与自然风光融为一体。

农民采摘的野花籽以及小米、玉米糁、花生、绿豆、瓜子等当地有机农产品,被装进郭爱和精心烧制的陶制品中,与“洛阳三彩”一起,成为畅销的特色旅游纪念品。郭爱和还义务指导村民建农家宾馆,他规划设计的12家农家乐已经开业。

他带领当地农民依据山势打造“四季花谷”,大面积种植油菜、向日葵以及格桑花、波斯菊、二月兰、百日菊、万寿菊等各季花卉,蝴蝶谷、百果园、百蔬园一年四季美景如画。

陶艺村每年举办向阳花和油菜花观赏节,带动了周边民俗文化村、望乡庄园、摄影基地等旅游扶贫景点的发展。

扶智从娃娃抓起

“陶艺村成了罗岭乡乃至洛宁县的一张文化名片。向阳花和油菜花观赏节期间,罗岭乡每天都涌入五六千人,群众的农副产品销售一空。”罗岭乡党委书记高晓琴说,“青山绿水跟艺术结合,艺术落地生根了,当地群众也能靠劳动脱贫致富。”

陶艺村自开建以来,吸引了国内外艺术家的目光,他们多次前来采风,进行艺术创作、艺术交流等活动,扩大了洛宁县知名度和美誉度。

为促进艺术扶贫,陶艺村已连续举办三届中国“当日”艺术展,近200名艺术家为贫困山区捐赠作品223幅,募集爱心捐款35万元,捐赠给罗岭乡中心小学和前河小学建设“美育画室”。

“贫困山区贫在教育、贫在美育上,建设美丽乡村需要大量人才,扶贫先扶智,要从娃娃抓起。”郭爱和说,“我们将建设更多的美育画室,邀请艺术家给孩子们启蒙民族美学,在他们心灵深处种下一粒文化自信的种子。”

标签:

责任编辑:zN_210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