怎样才能更让教师的阅读活动不流于走过场?
2019-04-24 15:37:36 来源: 中国教育报

又到一年读书节,在迄今19年的校长生涯中,我发现尽管学校一直在倡导书香校园建设,但教师的阅读状况却不容乐观。读书时间少、阅读种类单一、阅读心理浮躁、学校读书氛围相对淡薄等已成为教师阅读的共性问题。

古人说,“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面目可憎”,对于一名教师来说,不读书的后果,就远不止“面目可憎”。读书是教师为学、从教的基础,无法想象一个不愿读书、不会读书的教师,可以教会学生读书,并让学生爱上读书。

怎样才能更让教师的阅读活动不流于走过场?如何有效地引导教师坚持读书、读好书?校长在教师阅读上的领导力则显得尤为重要,只有从教师角度出发,才能让教师阅读活动更接地气,从而真正唤醒教师的读书热情。

营造氛围,让教师闻有书香

大多数教师都深知阅读的重要性,但在实际工作生活中,不少人却只能无奈地望“书”兴叹。由于教学活动占据了教师的多数时间,大部分教师除了翻阅几本教科书、教学参考资料外,几乎不读纸质书,阅读对很多教师来说成了“奢侈品”。

读书行为,看似简单,但却需要在一定的环境与氛围中进行。因此,学校可以精心布置一间“教师书吧”,让它成为教师文娱休闲的好去处。书吧定期更新报刊,提供茶叶、咖啡,并播放轻音乐,可以让教师在消除疲劳的同时,静静感受文化的熏陶。

与此同时,学校也会利用社交媒体等及时将一些优秀文章推送给教师阅读。工作之余,我往往会在微信朋友圈晒出自己的在读书籍、读书照片、读书感悟;午餐时间,鼓励同桌就餐的教师闲聊购书体验、书中精彩情节、自己喜欢的作家等。通过这样的方式,让教师感受到,读书可以像呼吸一样自然。

校长引领,让教师学有榜样

校长下水读,是校长引领作用的很好体现。我曾经在学校教师群里发布《老大再见》这本书的读书体会,并留言“这本书我放在了学校门卫处,感兴趣的老师可以拿回去读读”,很快有教师回帖预约取书。接下来,还有不少教师直言“书少不够读”,我当下决定订购20本书,第二天便一借而空。群里也有越来越多的教师上传了自己的读书感悟,读书热情顷刻间被点燃了。

作为校长,我时常会将自己收藏的一些好书移放到教师书吧,进行漂流。所有拿出来漂流的私藏书,我都会写上推荐理由。在我的带动下,许多教师也纷纷把自己压箱底的好书拿出来漂流共享。毫无疑问,这样一道特别设计的阅读“风景线”,为教师之间的对话交流提供了可能,也增强了教师积极阅读的动力。如今,学校的“私书漂流”活动深受教师喜欢,“私家好书”成了浸润教师心灵、品尝知识大餐的特色宴。

多元活动,让教师读有兴趣

在推行阅读活动时,学校一般会碰到推荐或订购的书刊不合教师口味的问题。如果让教师列书单、由学校来买单,这一问题便可以迎刃而解。学校让每名教师列出三本想要阅读的书目,由学校统一购买下发,供教师阅读。这一招极具诱惑力,教师纷纷把自己平时想买却没时间买、想读又不舍得买的书罗列了出来。“我的阅读,我做主”,当大家手捧自己用心挑选而且是免费赠送的书籍时,没有了被动的应付,而是从中真正享受读书赏文的惬意,阅读也自然而然变成了“悦读”。

好书共享,也不限于学校范围内。每年寒暑假,学校都会购置一大批精品书,让这些书在教师手中漂流起来。阅读过漂流图书的教师,须在书籍传阅记录处,按要求填写漂流记录单,留下读书日期和姓名,并同时在社交媒体上发布消息,方便下一位教师传阅。正所谓“书非借不能读也”,此举大大提高了教师的阅读兴趣。在阅读之余,学校还会组织评委组对教师读后感文章进行评奖。

此外,我将每周的校长工作布置例会转变为由各教研组轮值的“例会讲坛”,开展读书交流活动,让教师由“听众”变为“主人”。这方讲台,俨然成了教师精神家园的支点。教师在“例会讲坛”谈理解、谈感受、谈思考,可辩论、可反思,在共同分享阅读快乐和收获的同时,教师的精神生活积淀下厚重的底蕴。

学校还在微信公众号中专门开设了“悦读之声——经典讲述”微电台栏目。几乎全校教师都积极参与了进来:有的结合《小学生必背古诗词》中的内容,解析诗歌创作背景、人文典故;有的结合二十四节气讲述“清明故事”,介绍“寒食”“清明”的来历与传统习俗……同时,学校还以节庆日为契机,开展诵读经典活动。如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,让诗文在不同的诵读与演绎方式中熠熠生辉。

“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,也没有一匹骏马能像一页跳动的诗行那样,把人带往远方。”这是狄金森脍炙人口的诗句。我想,依靠着阅读为我们指明的方向,循着光亮慢慢前行,定能发现一路风景旖旎。(万淑兰)

标签:

责任编辑:zN_2133